搜尋症狀或疾病名稱
共 1459 筆
Tietze氏病 (Tietze症候群)
Tietze氏病,又稱Tietze症候群,為一種罕見的慢性發炎疾病,指肋軟骨發炎造成的胸壁疼痛,同時也會造成肋軟骨腫大,因疼痛部位為胸腔因此常常被誤認為是心臟方面的疾病,造成此疾病發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明確,但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的病人及老人較易得到此疾病。
流鼻水
流鼻水通常與鼻竇感染、鼻塞、鼻竇發炎腫大有關,是常見的感冒症狀。
流鼻水常常與鼻竇疼痛、鼻涕倒流等症狀同時出現。流鼻水與鼻塞可能會導致嬰兒呼吸不通暢、餵食不順,導致嗆咳。當鼻黏膜因為感冒等因素受到刺激,會導致發炎紅腫,增加鼻涕分泌。有些鼻涕較為濃稠,很難經由鼻孔擤出來,甚至會向後流入咽喉,這時就稱為鼻涕倒流。氣溫和環境污染都可能刺激鼻腔流鼻水。極端狀況下,如果頭部受到撞擊,腦脊髓液也有可能從鼻腔流出來。
流鼻水並不一定需要治療,通常只要處理原始的病因,那麼流鼻水的狀況就能獲得控制。如果非常困擾,影響呼吸跟作息,也有不少常見的症狀治療方式。某些藥物可以抑制鼻黏膜分泌,讓患者的呼吸較為通暢,舒緩症狀。但也有可能讓鼻黏膜太乾,甚至鼻黏膜萎縮。
腕隧道症候群 (滑鼠手)
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因神經壓迫而導致的症狀,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症狀有手腕部分麻木或是刺痛感,這種感覺就是神經傷害時常見的感受。
腕隧道主要在掌面手腕關節處,此處的骨頭與關節結構是一個類似隧道的型態,而此隧道中走著神經、肌腱以及韌帶等軟組織,當隧道結構改變或是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受傷發炎,便可能會壓迫到其中的神經纖維,導致感覺異常、麻木、刺痛甚至是無力等神經損傷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常見於拇指、食指以及中指,這三隻指頭皆由通過腕隧道的正中神經支配,值得注意的是,腕隧道症候群並不會發生在小拇指上,因為支配小拇指的神經並沒有從腕隧道通過。
足癬 (香港腳)
足癬是一種真菌感染,俗稱為香港腳,通常從腳趾間最先受到感染,會透過人直接接觸傳染,此外也會因不乾淨的環境、毛巾或衣物的接觸而感染。足癬的症狀通常會引起搔癢等。
抽動障礙
頭部肌肉無法控制的過度收縮,由臉部或眼睛肌肉短暫抽搐,演變成嚴重肌肉痙攣。輕微的抽動障礙其實是可以用意識抑制的,只是若越是企圖抑制,不舒服感會倍增。嚴重的抽動障礙完全無法由意志控制,不自主的抽動眼瞼、口部肌肉、頸部肌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有些案例會發展成妥瑞氏症。
跛行
跛行通常是因運動中導致血流過少而造成的疼痛感,有時又稱間歇性跛行;此情況通常影響到腿部血管,但也又可能影響到手臂。
脹氣
脹氣的症狀相當常見,多數都不需就醫。胃部或腸道中多餘的氣體可能會經由打嗝或放屁的方式排出,一般而言一天大約是五到十五次左右。
避免一次吞下太大塊的食物;盡可能使用湯匙入口,避免用吸食的方式用餐;餐後半小時之後散步,都有助減少脹氣和排氣。抽菸和嚼食口香糖也都可能會吞入更多氣體。牛奶、水果、花椰菜以及汽水等也都可能會讓腸胃道的氣體增加,導致胃腹部脹氣,容易脹氣者應該減少使用。用餐速度過快、吃了太多刺激的食物或是食物含纖維質較高,也會增加腸胃道蠕動,讓人覺得脹氣,便意增加。
穿著寬鬆的衣服、減少食用難以消化、容易造成脹氣的食物,細嚼慢嚥都有助於減少脹氣的發生。
球狀紅血球增多症
為遺傳性罕見疾病的一種。正常紅血球為雙凹圓盤狀,能夠攜帶足夠的氧氣,但球狀紅血球增多症患者紅血球為球型,造成攜氧不易,且使血液無法正常通過脾臟,過濾血液中的病菌或廢物也使紅血球不易再生,造成身體損傷,患者壽命減少。
精神病症狀
精神病症狀又稱為思覺失調症狀,指的是患者的大腦對於外界資訊,有不同的解讀,這樣的解讀,使患者對於現實感到混亂的狀況,患者很有可能出現幻聽或幻視的情形,聽到或看到其實並不存在的事物。
有許多疾病都可能引起精神病症狀,有可能是精神疾患、生理疾患、濫用物質或是壓力和創傷的結果。目前已知基因、頭部外傷、心理創傷和藥物都有可能是誘發精神病症狀的危險因子。
患者可能會無法專心在日常事務,失去自理能力,會有誇大的情緒,遠離人際交流,與人無法對話的狀況。
肩部疼痛
肩關節是活動度相當大的關節,而實際上肩部由好幾個關節組成,由不同神經控制不同肌肉,控制手臂做出複雜的動作。肩關節是一種球窩關節,主要由肱骨(上臂的長骨)、鎖骨與肩胛骨組成。也因為活動度大,肩關節犧牲了穩定度,是非常容易耗損的關節,因此肩部疼痛可說是現代人相當常見的文明病之一。
肩部的疼痛可能會出現在特定的角度,也可能隨時會感到疼痛。疼痛很有可能是因為肌肉韌帶腫脹發炎、韌帶撕裂、關節炎或是骨折所造成。其他像是運動神經受損或是腫瘤等狀況也會引起肩部疼痛,但較為少見。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HTC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等均係由第三人所提供,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使用,不具有醫療或診療目的,亦不得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或適用於任何醫療緊急情況、診斷或疾病及症狀治療。信賴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所生之風險,由您自行承擔。如有任何個人健康或醫療相關問題及疑問,建議您應立即諮詢醫師。若是醫療緊急情況,請馬上撥打119或當地緊急救護電話送醫急救。本網站並未推薦或為任何醫師或醫學文章提供者背書。本網站所提供外部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