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症狀或疾病名稱
共 1459 筆
鴉片中毒
在醫師指示下,少量的鴉片可以有效減緩疼痛以及舒緩癌症末期病患的病痛,不過由於這些毒品都有戒斷症狀 (指在停藥時,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想繼續服藥),因此容易對鴉片產生依賴感,且用量會一直上升。將以上的現象歸類為下面兩點:
- 產生藥物依賴性:產生一直想要服藥的衝動,以獲得滿足或避免不適感。
- 藥物耐受性上升:指想要相同的興奮程度,需要較高劑量的藥物。
所以一旦過量或是在不經醫師或藥師指示下服用鴉片,很有可能產生鴉片中毒,而鴉片類藥物包含下列幾種:
- 嗎啡 (Morphine)
- 海洛因 (Heroin)
- 可待因 (Codeine)
- 羥考酮 (Oxycodone)
- 美沙酮 (Methadone)
凍傷
當皮膚或皮下組織受到冰凍所導致的症狀。一開始皮膚會冰冷紅腫,接著開始便蒼白且麻木感。凍傷比較常見於手指、腳趾、鼻子、耳朵、臉頰及下巴。當皮膚暴露在冰冷的空氣中最容易造成凍傷。
細菌性結膜炎
細菌性結膜炎是由於細菌的感染造成結膜發炎,會使原本透明的結膜轉變為紅色或是不透明,但一般不會影響到視力,此疾病通常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肺炎鏈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嗜血桿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或卡他莫拉菌 (Moraxella catarrhalis) 造成。患者會藉由直接接觸而傳染。
敵對行為
暴力行為會造成他人身體或情緒上的極大衝擊,患者對情緒缺乏控制力,沒有能力分辨他人的情緒。患者對於生理上的變化(例如頭痛、發燒)、各種壓力以及日常生活的改變,很容易會回以暴力行為。
暴力行為也很有可能是對負面情緒和環境的反應,例如創傷後症候群的患者,再提到過去痛苦的經驗時,常常會以憤怒和暴力,來逃避詢問。
暴力行為可能也會伴隨著食慾改變、倦怠、失禁和體重改變等,對於事物的判斷力、人格行為、睡眠習慣都可能有所變化。如果出現自傷或是傷害他人的行為,周邊的人應立即報警,保護自己並就醫。
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是急性及慢性疾病患者常見的問題之一,是指血漿總蛋白質 (尤其是白蛋白) 濃度降低,若血漿總蛋白質低於6.0 g%,便可診斷為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為3.5~4.5 g/dL,低於此值便定義為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為重要的預後指標,住院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降低,則發病率及致死率風險增加。
陰道癢
所謂的陰道癢指的就是在陰道附近有癢的感覺,而且通常很不舒服,尤其又是在一個比較敏感的部位,但就算是陰道癢,也不可以掉以輕心,因為有可是因為病菌的感染,導致發炎,尤其最常見的就是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所以在有搔癢的情況出現時,應盡速就醫。
不明原因之癢
皮膚癢的可能原因非常多,但如果是因為疾病所導致的癢且影響到一般日常生活時,則必須盡快接受治療以減緩不適。
腿部骨折
腿部包含了股骨、髕骨、脛骨、腓骨,而若其中一個骨頭碎裂,則稱為骨折,所謂的骨折指的是骨頭受到直接或間接的壓力而產生碎裂,而骨折的型態又有分,像是有橫向骨折、線性骨折、斜向骨折等等,另外,骨折也有下列幾種分類:
**開放性骨折或閉鎖式骨折**
- 開放性骨折 (open fracture、compound fracture):可以從肉眼看到骨折處,表示皮膚已有外傷,也使得病毒細菌感染的風險增加,因此,醫生通常都會開抗生素給患者服用。
- 閉鎖式骨折 (simple fracture):也稱閉合式骨折,通常骨折處沒有傷口,所以感染的風險較低,不過仍需經過醫生的治療才會復原。
**完全性骨折或不完全性骨折**
- 完全性骨折:骨折線有貫穿整個骨頭。
- 不完全性骨折:骨折線沒有貫穿整個骨頭。
**粉碎性骨折**
骨折線不只一條,表示骨頭已壓碎成很多塊。
肺纖維化
肺部因為組織受損、結痂,而無法順利擴張的一種限制型肺病。
關節腫脹
關節指的是兩塊骨頭的交界處,通常會因為關節受損、軟骨或韌帶等周邊組織受損、壓迫周邊神經導致關節疼痛。每一個關節都有特定的活動範圍與活動限制,如果超過承受範圍,就很有可能使關節受損。以膝關節為例,膝關節由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側與外側的韌帶束、後方肌肉跟髕骨維持膝關節穩定。如果因為外傷、退化,造成韌帶撕裂、肌肉受傷、半月板磨損或是關節腫脹,都有可能破壞平衡,壓迫神經,造成膝關節疼痛、僵硬、腫脹。
過度使用關節或是水腫、發炎、免疫性疾病都會造成關節腫脹,通常仰賴肌肉鬆弛劑、止痛藥物、復健、按摩甚至是更換關節等方式治療。肩關節活動度較大,穩定性也較差,相當容易受傷。膝關節、肘關節也都是比較容易因為關節腫脹影響活動的位置。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HTC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等均係由第三人所提供,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使用,不具有醫療或診療目的,亦不得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或適用於任何醫療緊急情況、診斷或疾病及症狀治療。信賴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所生之風險,由您自行承擔。如有任何個人健康或醫療相關問題及疑問,建議您應立即諮詢醫師。若是醫療緊急情況,請馬上撥打119或當地緊急救護電話送醫急救。本網站並未推薦或為任何醫師或醫學文章提供者背書。本網站所提供外部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