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症狀或疾病名稱


1459
腳踝受傷
通常腳踝受傷的原因通常都是因為腳踝的韌帶扭傷,韌帶是個非常強壯且有彈性的組織,它連接了兩骨頭,藉此確保運動時關節的活動性與運動方向的正確性。一旦這個腳踝的韌帶組織受到過度扭曲或偏離原位時,腳踝就會受傷。除了韌帶扭傷之外,較嚴重的就是韌帶斷裂或骨折,亦會造成腳踝受傷。

精神官能症
精神官能症為主要的輕型、常見精神疾病,並非為單一疾病,是一組疾病的統稱,它包括了幾種類型的精神疾病:包含焦慮、緊張、情緒煩躁、鬱悶、頭痛、失眠、心悸等臨床症狀表現。雖然會表現出神經細胞功能方面的障礙,但是它的病因卻夾雜了先天體質腦細胞功能的脆弱與後天生活環境的心理因素,為了強調精神因素在此病的重要性,就將它命名為精神官能症。

膀胱輸尿管逆流
膀胱輸尿管逆流為尿液由膀胱逆流到輸尿管所造成的疾病,容易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嚴重可能會造成腎功能的損傷,好發於嬰兒或兒童,可能為先天的缺陷或後天因素所引起。

包莖
未割包皮的男性其陰莖的頭部有一層皮膚稱為包皮。當包皮緊緊包圍陰莖投,導致其無法自由後拉時,則稱為包莖。包莖可能是自然發生,也可能因為包皮受感染 (包皮龜頭炎) 或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所引起。 當過緊的包皮拉至陰莖頭後被卡住而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並覆蓋陰莖頭時,稱為包皮嵌頓。這可能會導致腫脹、疼痛和陰莖頭供血不足。若是包皮無法回到其正常位置,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損害。

花生過敏
花生過敏為人體接觸到微量或定量的花生,使得免疫系統因保護身體而反應過度,引起在呼吸道、皮膚產生過敏反應的現象。花生過敏常發生在幼童、有過敏原史與溼疹等皮膚慢性皮炎患者身上,嚴重時會血壓下降、頭暈甚至意識喪失與過敏性休克,需要立即急救進行腎上腺素注射治療。

眼翳
眼翳病常見於喜歡從事戶外運動的人身上,尤其像是衝浪者和游泳愛好者,由於常常接觸到不乾淨的海水,因此易罹患眼翳病。另外,不喜歡戴護眼蛙鏡的小孩也容易罹患。

膝關節疼痛
膝關節位於脛骨與股骨間,中間有半月板作為緩衝。俗稱膝蓋骨的髕骨,則作為游離骨保護膝蓋前方,可以在膝蓋處稍微滑動。膝蓋左右被外側副韌帶和內側腹韌帶包圍,後方則有股後肌群支持。膝關節內則靠前十字韌帶與後十字韌帶拉住膝蓋,避免膝蓋前後滑動。 膝關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支持上半身,依靠關節囊、韌帶和肌腱來穩定動作。只要膝關節周邊的任何解剖構造發炎或受損,都有可能導致膝關節疼痛。關節炎所引起的膝蓋疼痛,大約有九成以上都為退化性關節炎,和半月板的磨損有關,風濕性關節較為少見。如果是外傷或是運動造成的膝關節疼痛,則多數與周圍韌帶受損、發炎,甚至撕裂有關。嚴重的話,有可能需要尋求外科手術治療。

吐血
吐血與咳血的出血點並不相同,咳血多半來自呼吸道的出血,吐血則通常來自上消化道。吐血的血量決定就醫的緊急程度,常見唾液或痰液中的血絲,可能來自牙齦、喉嚨的細小微血管,因為過於用力而破裂出血,此類出血多半沒有合併其他症狀,也多半不會危及生命。但如果吐出的是大量血塊、顏色可能是黑色、咖啡色、鮮紅色者,可能意味上消化道有嚴重潰瘍或是血管破裂等問題,需就醫處理。 腸胃道對血液相當敏感,即便是些微的出血,也可能會對腸胃道相當刺激,患者會不定期地感到腹痛。有抽菸、飲酒習慣的人,肝硬化、胰臟炎、門靜脈高壓與腸胃道靜脈曲張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也增加吐血的可能。

牛皮癬 (乾癬)
牛皮癬是指一種慢性皮膚病,病情時好時壞,容易復發,皮膚會有銀屑、乾、癢、紅、厚的症狀,有時會痛。不具傳染性,常發病於20歲或50歲。

高三酸甘油酯血症
三酸甘油酯是血脂肪的一種,進食時,身體會將不需立即使用的熱量轉變為三酸甘油酯,並儲存在脂肪細胞中,在餐間,荷爾蒙會釋放三酸甘油酯產收能量,若總是攝取超過身體所需的熱量,特別是高油高糖份的食物,就容易造成三酸甘油酯的過高。當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過高,可能是心臟病、中風或其他健康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對心臟和血管而言,三酸甘油酯並不會直接造成動脈粥狀硬化,不過富含高三甘油酯的膽固醇分子卻會增加血管中斑塊的形成,增加罹患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另外,血中三酸甘油酯濃度過高,也會增加胰臟炎的風險,進而影響胰島素的分泌並有腸胃不適的症狀,可能會導致糖尿病。有時候攝取利尿劑或固醇類等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發高三酸甘油酯血症。可利用藥物治療或健康的生活型態可幫忙降低血中三酸甘油酯的濃度。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HTC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等均係由第三人所提供,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使用,不具有醫療或診療目的,亦不得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或適用於任何醫療緊急情況、診斷或疾病及症狀治療。信賴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所生之風險,由您自行承擔。如有任何個人健康或醫療相關問題及疑問,建議您應立即諮詢醫師。若是醫療緊急情況,請馬上撥打119或當地緊急救護電話送醫急救。本網站並未推薦或為任何醫師或醫學文章提供者背書。本網站所提供外部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