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症狀或疾病名稱


1459
房室中隔缺損
心臟有分為心房與心室,心房在心室之上,負責接收從靜脈回來的血液;心室則是負責將血液打至全身。而心房與心室又以相對位置,分為左右心房、心室,左右之間互不相通,血液只能從左心房流入左心室 (負責運送含氧血到全身提供各器官),或是右心房流入右心室 (負責運送至肺部以將缺氧血變成充氧血)。所謂的房室中膈缺損指的就是在左心房與右心房之間或是左心室與右心室之間有一個洞,使得血液的流動方向、血壓差、充氧血與缺氧血的混合受到影響,而房室中膈缺損又有依嚴重性分為下列兩種: - 完全房室中膈缺損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缺損將會造成左右的心房與心室互相相通,且通常多為先天性的,因此可以在出生的幾個禮拜即能發現。 - 部分房室中膈缺損 (Partial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可能是心房間或心室間,通常會發病於青年。

幽門狹窄 (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
幽門位在胃與十二指腸之間,正常時食物經在胃初步消化後,會經過幽門通至十二指腸往小腸移動,然而有些嬰、幼兒因為幽門異常增深肥厚,造成食物無法順利進入小腸,而逆流至胃部的情形所造成的不尋常反應,此時嬰兒會猛爆性的吐奶,且狀況會越來越嚴重,但是大小便維持正常情況。幽門狹窄好發在2至6週之嬰兒,且男嬰的發病機率為女嬰的4倍,並能造成發展遲緩、黃疸等情形,又稱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

心肌病變 (心肌病)
心肌病變,俗稱心肌病,指心臟肌肉因各種原因產生的病變 (如肥厚、僵硬、疤痕組織替代或擴大),使的心臟肌肉沒有足夠力氣將血液打至全身,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造成心律失常、水腫、瓣膜問題,甚至是心衰竭。 由於病因及治療方式的不同,可將心肌病變分為五大類: - 擴張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 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 限制型心肌病 (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 - 未分類心肌病

深靜脈血栓
深層靜脈血栓 (DVT) 是指血塊在深層靜脈裡形成,通常會在腿部發生。

外陰腫塊
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有可能發生外陰腫塊。外陰部有大陰唇、小陰唇和陰蒂等結構。外陰部上有毛髮與毛囊,也有會分泌油脂的油脂腺。小陰唇位於大陰唇下方,位在陰道開口旁。小陰唇周邊有巴氏腺,負責分泌黏液潤滑周邊組織。 診斷的過程中,可能會需要注意腫塊的大小、發生時間、顏色變化、是否突起、硬實或是含有血水、腫塊是否可以移動,搭配病人的過去病史、家族史、過敏史和旅遊史等一起進行診斷。 外陰腫塊相當常見,多數都並非惡性腫塊,但如果腫塊持續改變型態、變大,建議應該盡早接受診斷。

淋巴結腫大
淋巴系統是身體用來對抗細菌及病毒的地方,當清澈的淋巴液由淋巴管流經淋巴結時,可以過濾出其中的病毒及細菌,並藉著其中的免疫細胞把他們破壞,而淋巴結可能會因為感染或季節變化或甚至腫瘤等等因素而腫大,而感染造成的淋巴結腫大又稱淋巴結發炎。常見淋巴結腫的位置脖子、下巴、腋窩、腹股溝及耳後等等。

關節僵硬
關節指的是兩塊骨頭的交界處,通常會因為關節受損、軟骨或韌帶等周邊組織受損、壓迫周邊神經導致關節僵硬或疼痛。每一個關節都有特定的活動範圍與活動限制,如果超過承受範圍,或是因為免疫疾病攻擊關節組織,就很有可能使關節受損。以膝關節為例,膝關節由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側與外側的韌帶束、後方肌肉跟髕骨維持膝關節穩定。如果因為外傷或是退化,造成韌帶撕裂、肌肉受傷、半月板磨損,都有可能破壞平衡,壓迫神經與肌肉,造成膝關節僵硬、疼痛。 關節僵硬通常仰賴肌肉鬆弛劑、止痛藥物、復健、按摩等方式治療。免疫疾病也會造成關節持續發炎腫脹,影響活動範圍。

盲環症候群
當部分小腸在食物經過消化時形成迴路 (Loop) 就稱盲環症候群,這個盲環的出現會讓食物無法正常通過消化道。食物及廢物在消化道中慢速通過會成為細菌的溫床,而細菌過度增生會導致腹瀉或體重下降等症狀。

拇指外翻
拇指外翻是指在腳趾的大拇指處形成一個不自然且成圓丘型的隆起。通常都是發生在關節處,故常常會影響走路;此外身體的重量會坐落在拇囊炎處,故容易感到劇烈的疼痛,而常常因為其為一塊凸起處,所以易與鞋子產生摩擦而長出繭。

眼睛的取向紊亂
在正常的情況下,雙眼視線會平行對準目標物以產生視覺,「眼睛取向紊亂」即為眼睛周圍神經調控、肌肉運動不和諧,使雙眼視線不平行,或是無法對準目標。「斜視」是常見的眼睛取向紊亂。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HTC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等均係由第三人所提供,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使用,不具有醫療或診療目的,亦不得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或適用於任何醫療緊急情況、診斷或疾病及症狀治療。信賴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所生之風險,由您自行承擔。如有任何個人健康或醫療相關問題及疑問,建議您應立即諮詢醫師。若是醫療緊急情況,請馬上撥打119或當地緊急救護電話送醫急救。本網站並未推薦或為任何醫師或醫學文章提供者背書。本網站所提供外部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