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牙齦疾病在台灣為非常常見之口腔疾病,範圍非常廣泛,舉凡最初因為徹底清潔牙齒而形成一片薄博的牙菌膜,中期牙齦周圍發炎、紅腫而成的牙齦炎,到較嚴重的牙齦萎縮、牙齒尾部露出的牙周炎或是牙菌膜長期以來依附在牙齒之上所形成的牙結石皆屬之。起初會在刷牙或是使用牙線棒時造成牙齦流血,嚴重者就算不使用清潔工具也會無故流血。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罹患牙齦疾病,包括常吃糖果的兒童、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的成年人、牙齦萎縮與退化的中老年人者皆會發生,而若是而若是吸菸或是接受化學治療的人,其罹患機率會比一般人來得高。
症狀
牙齦疾病常見的症狀有以下幾種:
牙齦紅腫
%E5%BC%B5%E6%99%BA%E5%A8%81牙齦與牙齒分離
%E5%BC%B5%E6%99%BA%E5%A8%81牙周有囊袋或是突起物之形成
%E5%BC%B5%E6%99%BA%E5%A8%81- %E5%BC%B5%E6%99%BA%E5%A8%81
牙齦萎縮
%E5%BC%B5%E6%99%BA%E5%A8%81牙根蛀蝕
%E5%BC%B5%E6%99%BA%E5%A8%81牙齒鬆動
%E5%BC%B5%E6%99%BA%E5%A8%81
病因
口腔黏膜中有非常多的細菌,這些細菌無色、無特定形狀,會不斷形成與擴大,形成牙菌斑或是牙結石,而慢性牙齦炎就是因為這些牙菌斑或是食物阻塞在牙齒表面與牙縫之間,造成菌斑的凝聚,引發牙齦腫脹的情形。
診斷
牙齦疾病早期很難察覺出來,因此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若能在早期治癒其恢復的機率則大幅提升。為了防止牙槽骨與牙齦周圍的組織受到破壞,牙醫師會利用探針、洗牙機頭等工具清除患者牙齦以上、囊袋的牙結石。
治療和藥物參考
藉由即時的治療能改善牙齦發炎的症狀,同時預防更嚴重的牙齦疾病或是牙齒脫落。牙齦之修護包含居家即可進行與由醫師來治療兩類:
居家保養:在家即可以貝氏刷牙法 (每天至少兩次,睡前務必要刷牙) 和牙線棒、牙尖刷等清潔牙齒。
%E5%BC%B5%E6%99%BA%E5%A8%81醫學治療:每半年至1年定期到牙醫初步評估與全面清除牙齒上的牙菌斑與牙垢,若因為配戴假牙或是矯正器而造成牙齦不適者,則進行牙冠、牙橋的修復與調整。
%E5%BC%B5%E6%99%BA%E5%A8%81
參考資料
Gingivitis. (2014年1月22日). 擷取自 Mayo clinic:
%E5%BC%B5%E6%99%BA%E5%A8%81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gingivitis/basics/treatment/con-20021422
%E5%BC%B5%E6%99%BA%E5%A8%81Gingiviti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Gum Disease). (2015年1月26日). 擷取自 WebMD: http://www.webmd.com/oral-health/guide/gingivitis-periodontal-disease
%E5%BC%B5%E6%99%BA%E5%A8%81Periodontal (Gum) Disease: Causes, Symptoms, and Treatments. (2013年9月). 擷取自 National institute of dental and craniofacial research: http://www.nidcr.nih.gov/oralhealth/Topics/GumDiseases/PeriodontalGumDisease.htm
%E5%BC%B5%E6%99%BA%E5%A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