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症狀或疾病名稱
共 1459 筆
肛門發癢
肛門發癢是相當常見的症狀,但仍有不少人覺得很不好意思。多數短暫發作的肛門搔癢都能自行緩解,不一定需要就醫,但如果長時間肛門發癢,可能意味著其他疾病,也會對工作和生活有所影響。
肛門搔癢通常伴隨著燒灼感、痠痛感,肛門口甚至會紅腫、疼痛或是有些小傷口。巧克力、牛奶、番茄、咖啡因飲料或是口味較辣、較油的食物,也都容易造成肛門搔癢。寄生蟲感染也可能造成肛門搔癢。
溫水坐浴能改善肛門口的刺激感;避免使用含有香精的沐浴乳或肥皂,有可能減緩過敏症狀;盡可能穿著透氣、寬鬆的內衣都能減少對肛門口的刺激。
進食困難
進食困難可以分為生理層面與心理層面。心理層面的進食困難多半與情緒低落有關,伴隨食慾降低或倦怠,通常症狀並不明確。患者通常會覺得提不起勁、疲倦、睡不飽、全身痠痛,對生活和工作沒有動力等等。
生理層面的進食困難則主要是吞嚥困難。吞嚥功能相當複雜,需要口腔、舌頭、咽喉、會厭等肌肉共同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如果進食速度太快,食物未經細細咀嚼,和唾液充分混合、太乾,也可能會突然卡在上消化道中。
共同的症狀是患者會覺得吞嚥時相當痛苦,喉嚨不舒服,容易嗆到、容易流口水。胸口也容易覺得悶悶的、胃酸逆流,用餐的時候常常會想要咳嗽。
輕微認知障礙
輕微認知障礙是介於老化過程的認知下降及失智症的中間階段,能導致比正常老化過程造成的記憶、語言、思考、判斷能力更嚴重的下降。輕微認知障礙會提高發展成失智症的可能性,但有些人永遠不會惡化,甚至在有些人身上症狀會好轉。
膽囊癌
膽囊位於肝臟後下方,是用來儲存膽汁的袋狀構造,本身並無製造消化酵素的功能。膽囊癌並不常見,如果能夠早期發現,那麼治療效果相當好,但大多數發現的時候都已經是癌症晚期。初期也並無特殊症狀可供篩檢。
斜頸
斜頸是一個歪脖子的症狀,使得頭部傾斜到另一側,而會有僵硬的狀況。就算扳回來仍會有疼痛的感覺,不過經過治療後通常可以改善狀況,但仍有復發的可能。
黃疸
黃疸可能發生在成人或是孩童身上,但兩者成因有所差異。黃疸的症狀包括皮膚、眼白會泛黃,多半從頭部開始向下蔓延;另外糞便顏色也會變淡、甚至變白;尿液顏色變深;皮膚會覺得受到刺激搔癢。
伴隨黃疸症狀出現,患者會感到疲倦、腹痛、體重減輕、嘔吐、發燒等,皮膚搔癢的症狀可能會非常強烈,以至於患者甚至會抓破皮。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意識、睡眠,甚至產生自傷意念。
一般而言,黃疸可大致分為三大類:肝源性黃疸、溶血性黃疸、阻塞性黃疸。肝源性黃疸與肝臟疾病有關;溶血性黃疸與大量溶血有關;阻塞性黃疸則與膽管阻塞有關。
新生兒的黃疸也相當常見,有將近半數以上的孩童都曾經得到新生兒黃疸,多數只會持續三天左右,極少數未經治療的嚴重黃疸會變成腦核性黃疸,嚴重傷害腦部。
胃癌
胃是身體內暫存食物以及消化食物的器官。胃由三層組織組成,最內層為黏膜組織,最外層為肌肉組織。胃癌即是胃部細胞發生癌病變,為非常常見的癌症,在亞洲、南美洲都相當普遍。
乳房腫塊
乳房腫塊有各種形式,可能是乳房的一塊突起、丘狀的紅腫團塊或是豆狀顆粒等。多數的乳房腫塊並非癌症,但如果發現腫塊,建議接受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
女性乳房由15到20片左右的乳葉形成,每一大片乳葉都可以在分為各種小葉,小葉間有乳管相連,乳管是乳房中最容易產生惡性變化的位置。因此熟悉乳房的質感與形狀是很重要的,成年女性都應不定期觸摸並觀察乳房的樣子。建議能夠站在鏡子前,觀察乳房形狀、大小、皮膚顏色;乳頭外觀與位置,是否有凹陷或是分泌物;乳頭分泌物是否有異味;頸部、腋下與乳房是否有硬塊、硬塊是否可移動等特徵。
目前常見的篩檢工具有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和核磁共振檢查。如果腫塊被證實為癌症,醫療人員會進一步了解腫瘤的期別、賀爾蒙受器的有無等腫瘤特性。目前第一、第二期乳癌,治癒率都非常高,建議積極接受治療。
腹部灼熱感
很多人都常感覺到胃部燒灼感,甚至會出現絞痛的感覺。一般來說這樣的症狀,都與某種生理疾病或是錯誤的生活習慣有關。
胃食道逆流是相當常見,造成胃部燒灼感的理由之一,這與生活習慣有極大相關。嗜吃巧克力、咖啡、油炸食物、酸辣的刺激性食物、大量蔥薑蒜等刺激性調味都有可能造成症狀更加嚴重。
如果是女性下腹部感到灼熱感,也應該考慮是否有泌尿道感染的可能。另外部分心臟疾病也可能會造成胸口或上腹部灼熱感。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是指病人體內的血糖無法被有效調控,因而造成血糖濃度過高,需要調整生活型態,藉著持續的醫療照護並配合醫事人員的衛教,從「飲食」、「藥物」與「運動」方面,三管齊下,控制血糖值,以降低相關併發症發生的風險並且避免疾病之惡化。
**糖尿病前期**
血糖值較標準值高,但數值還沒高到被診斷為第2型糖尿病的標準,稱為糖尿病前期,可以透過調整生活型態,例如選擇健康的食物、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和維持理想體重,讓血糖回復至正常範圍,進而預防或延緩第2型糖尿病的發病,若沒有任何改善方式介入,糖尿病前期可能在10年內進展至第2型糖尿病。
**第1型糖尿病**
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或分泌量不足所導致。(胰島素的作用是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利用,若胰島素不足,就會造成血糖濃度過高)
**第2型糖尿病**
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阻抗的影響,造成身體無法有效代謝葡萄糖,造成血糖過高。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在懷孕時發生,高血糖會影響孕期母親與胎兒健康。準媽媽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運動,若有需要也可用藥物控制妊娠糖尿病,控制血糖可以預防胎兒難產,同時也可以維持媽媽和孩子的健康。分娩後,血糖通常會很快地回復到正常值,不過若有妊娠糖尿病,未來不論是媽媽或是孩子長大後,有很高的風險會罹患第2型糖尿病,因此建議繼續與健康照護團隊配合監測與管理血糖。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HTC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等均係由第三人所提供,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使用,不具有醫療或診療目的,亦不得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或適用於任何醫療緊急情況、診斷或疾病及症狀治療。信賴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所生之風險,由您自行承擔。如有任何個人健康或醫療相關問題及疑問,建議您應立即諮詢醫師。若是醫療緊急情況,請馬上撥打119或當地緊急救護電話送醫急救。本網站並未推薦或為任何醫師或醫學文章提供者背書。本網站所提供外部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