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症狀或疾病名稱


1459
流淚
當想到難過的事情或是吃到辣的食物時,眼睛受到刺激,會刺激淚腺分泌。雖然眼淚是保護眼睛健康和維持視線清晰的重要分泌物,但常常淚眼汪汪,可能反倒會影響視線。多餘的眼淚通常會經過淚管直接流入鼻腔。如果眼淚分泌過為旺盛,或是淚管阻塞,就會直接從眼眶中流下。 每25個孩子中就有一位會有淚管阻塞的症狀,家長有時會注意到孩子的睫毛上有眼淚,濕濕黏黏地,將眼睫毛黏住。有時候因為感染,這些液體有可能會變黃或變綠。 對小於六個月的孩子,輕輕按摩鼻淚管周邊有助於疏通鼻淚管;對於較大的孩子,在全身麻醉之下,甚至可以考慮淚管探針術。如果是中老年人淚管阻塞,有可是退化、外傷撞擊或感染導致,可以考慮置入人工淚管。

視神經脊髓炎 (德維克病)
視神經脊髓炎又稱為德維克病,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疾病,主要影響眼部視神經和脊髓,男女發生的比例大約為1:4。

心臟傳導阻滯
當心臟某一部分電位訊號無法正常傳導時,所造成心律失常或是心跳快速稱為心臟傳導阻滯,共分為第一型、第二型與第三型。心臟傳導阻滯可能因為先天心臟疾病、過去心臟病史、感染、藥物使用或是重大手術而發生,而運動員罹病的機率亦提高。

原發性免疫缺陷
原發性免疫缺失大部分是因先天基因異常或缺失,使免疫細胞缺失或功能不正常,導致免疫系統衰弱。罹患此病者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黴菌的侵犯,甚至會感染一些在正常人身上不容易感染的病原體。原發性免疫缺失是很多種疾病的統稱,根據不同疾病和嚴重程度,輕微的病人可能出生後好幾年都沒有症狀,嚴重的病人一出生就立即有症狀出現。

過敏反應
過敏是免疫系統對於環境或體內的一些特定物質過於強烈的免疫反應,這些物質就稱為過敏原。由於每個人的免疫系統並不完全相同,因此同一個物質,對每個人的反應也有所不同。 具過敏體質的患者接觸到過敏原時,就會誘發過敏反應,引起過敏症狀。有些過敏症狀,可能相當輕微,有可能只是皮膚搔癢、廣泛性紅斑、丘疹、水泡或脫皮等。但有的過敏症狀則相當劇烈,可能會造成呼吸肌肉發炎腫脹,阻斷呼吸,如果未當下給予急救,很有可能因而失去性命。 對於成人來說,過敏反應有可能會隨著接觸過敏原的頻率增加,而越來越嚴重。所以辨識自己的過敏原,對過敏患者來說非常重要。

骨髓纖維化
骨髓纖維化為一種嚴重的骨髓疾病,除了破壞身體正常的造血功能導致貧血外還會造成脾臟及肝臟的腫大。此疾病為一種罕見的慢性白血病,有些人罹患此疾病卻無明顯症狀,有些人的症狀則是隨時間越來越嚴重。

運動失調
運動性失調是指肌肉會缺乏協調性,因此當你從事自主運動時,像是走路、撿東西,會變得非常困難。運動失調分為: - 後天運動失調:外傷、中風、多重硬化症、腦部外傷、營養失調以及其他傷害到腦部或神經系統的情形,都是造成後天運動性失調的原因。 - 遺傳性運動失調:因為遺傳自父母有缺陷的基因所造成的。 - 特發性晚發型小腦運動失調:不明原因引起。

甲狀腺癌
甲狀腺位在頸部,喉結前方,包覆著甲狀軟骨。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用來調控關於生長、心律、血壓、體溫等生理機制。甲狀腺癌相當常見,且大多數人的甲狀腺癌,終身都沒有症狀。大多數的甲狀腺癌,都可得到良好的治療。

口渴
當我們吃了過鹹或過辣的食物,口渴是很正常的反應。只要血液中某些離子的濃度過高(或是水分減少)、血液變的濃稠時,腦部的口渴中樞就會促使我們喝水。嚴重的口渴甚至會合併視線模糊和疲倦等症狀。運動過度、大量流汗、中暑、脫水都會導致口渴。此時尿液顏色可能變深、長時間沒有尿意甚至口乾舌燥。 雖然我們看似長時間沒有喝水,卻不一定會口渴,是因為多數人其實從食物中攝取了不少水分。食用富含水分的蔬果,例如:西瓜、番茄、香瓜等對健康有正面影響。夏天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保持補充水分的習慣。當天氣過熱或過乾、高山運動、腹瀉或發燒時,人體的水分流失比想像中快,應該在感覺口渴前就補充水分,避免嚴重脫水或中暑。

竇房結心搏過慢
一般人心臟每分鐘跳動60~100次,若每分鐘低於50~60次則可稱為心搏過慢,但是並不代表如此就存在於危險的心搏狀態,許多健康的年輕人或是運動員心搏也低於60次/每分鐘,但是有些人當心博過慢時,會開始出現心臟竇房結不正常、房室傳導阻滯導致血液流動速率過慢或是心臟電路被打斷的情形,嚴重者會導致心臟漸漸停擺,可能危及生命。長期抽菸、酗酒或是長期有心理壓力與焦慮者與65歲以上男女性有心博過慢的機率較高,若是心搏過慢問題必須進一步尋求醫師治療。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HTC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等均係由第三人所提供,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使用,不具有醫療或診療目的,亦不得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或適用於任何醫療緊急情況、診斷或疾病及症狀治療。信賴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所生之風險,由您自行承擔。如有任何個人健康或醫療相關問題及疑問,建議您應立即諮詢醫師。若是醫療緊急情況,請馬上撥打119或當地緊急救護電話送醫急救。本網站並未推薦或為任何醫師或醫學文章提供者背書。本網站所提供外部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