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一輩的觀念為懷孕期間「一人吃兩人補」,孕婦要多吃寶寶才能健康長大,因此許多孕婦在懷孕期間會不忌口的吃很多東西,體重就在不知不覺中快速上升,其實孕婦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太多或太少都不好,增加太多可能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風險,產後體重也不易回復;增加太少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孕婦也容易因此有尿酮症狀,所以懷孕期間不宜減重。
懷孕體重增加量會依照懷孕前體重、生單胞胎或雙胞胎而不同。懷孕可以分為三期,第一期為0~3個月,第二期為4~6個月,第三期為7~10個月,懷孕各期體重增加的量和營養需求也不同,所以孕婦吃多不如吃得巧,攝取足夠之熱量和營養,顧到寶寶的健康發育,還能兼顧自己的健康和身材。
懷孕體重增加
整個孕期體重增加量
根據美國婦產科協會的孕期體重增加指引,以身體質量指數 (BMI) -體重 (公斤) /身高2 (公尺2) 計算:
孕前體重正常的婦女 (BMI於18.5~24.9間):建議增加11.5~16公斤為佳,不要過多也不要過少,過多會增加生產時的負擔,影響產後身材回復,過少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和自己的健康。
%E5%BC%B5%E6%99%BA%E5%A8%81孕前體重過重的婦女 (BMI於25~30間):建議在懷孕期間增加7~12公斤,要注意懷孕期間不宜減重喔,要控制適度熱量攝取。
%E5%BC%B5%E6%99%BA%E5%A8%81孕前體重肥胖的婦女 (BMI≧30):建議在懷孕期間增加5~9公斤,懷孕期間不宜減重,請諮詢營養師飲食建議和注意事項。
%E5%BC%B5%E6%99%BA%E5%A8%81孕前體重過輕的婦女 (BMI<18.5):建議在懷孕期間增加13~18公斤,要比孕前體重正常的婦女增加更多體重,以避免嬰兒出生有體重過低情形。
%E5%BC%B5%E6%99%BA%E5%A8%81懷雙胞胎:建議增加16~20.5公斤。
%E5%BC%B5%E6%99%BA%E5%A8%81懷三胞胎:建議增加約23公斤。
%E5%BC%B5%E6%99%BA%E5%A8%81
懷孕各期體重增加量和熱量需求
懷孕第一期:建議增加1~2公斤即可,此期每日熱量攝取還不需要增加。
%E5%BC%B5%E6%99%BA%E5%A8%81懷孕第二期:從懷孕第二期開始,建議每週增加0.5公斤,第二期共增加4~5公斤,此期每日熱量攝取要比平常增加300大卡。
%E5%BC%B5%E6%99%BA%E5%A8%81懷孕第三期:此期對於胎兒發育很重要,建議共增加5~6公斤,此期每日熱量攝取和第二期一樣要比平常增加300大卡。
%E5%BC%B5%E6%99%BA%E5%A8%81
每人每日總熱量,需依照孕婦年齡、活動量、懷孕前的健康狀況和體重增加情形,而加以調整,可以諮詢營養師相關之飲食建議,準媽媽要妥善使用孕婦健康手冊,定期做產檢,定期紀錄自己的體重和健康狀況。
懷孕期間肥胖的影響
對於孕婦的影響
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E5%BC%B5%E6%99%BA%E5%A8%81子癎前症 (Preeclampsia):懷孕後期出現高血壓、蛋白尿、水腫、體重快速增加等症狀,嚴重的情況可能會出現癲癇,稱為子癇症 (Eclampsia),出現子癇症 (Eclampsia) 必須緊急治療。
%E5%BC%B5%E6%99%BA%E5%A8%81睡眠呼吸中止症 (Sleep apnea):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一種睡眠障礙,肥胖可能會增加發生率,患者在睡覺時出現反覆短暫呼吸中止,引發大聲的鼾聲,患者容易在白天精神不濟,可能也會增加高血壓、子癎前症、子癇症的風險。
%E5%BC%B5%E6%99%BA%E5%A8%81
對於胎兒的影響
孕婦肥胖會增加胎兒早產、流產、發育不完全、巨嬰 (Macrosomia) 的風險,巨嬰可能增加孕婦生產時負擔,胎兒在生產時也容易受傷,且會增加胎兒日後長大肥胖的機會。
懷孕前體重肥胖的婦女,建議先適度減重約5~7%後在懷孕,可以改善整體健康狀況,有效降低上述的風險。懷孕期間可以選擇溫和的運動,每日散散步或是上專門給準媽媽的瑜珈課程,配合適當均衡的飲食,讓媽媽和寶寶都能開心和健康。
參考資料
- 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2016年4月). Obesity and Pregnancy. 2016年5月27日 擷取自 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https://www.acog.org/Patients/FAQs/Obesity-and-Pregnancy - 孕婦健康手冊. (2013年6月). 2016年5月27日 擷取自 國民健康署:
http://www.hpa.gov.tw/BHPnet/Web/Books/Files/002_1/103年版孕婦健康手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