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由結核桿菌感染所造成。結核桿菌主要感染肺部,稱為肺結核,但身體其他器官也可能遭到感染,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對於呼吸系統會造成嚴重的損害。通常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需要持續好幾個月的療程才能完全根治結核桿菌,如果中途停藥的話會很容易產生抗藥性。
症狀
結核桿菌在我們體內可以分成兩種類型:潛伏結核桿菌 (Latent TB) 、活化的結核桿菌 (Active TB)
潛伏期 (Latent TB)
體內雖然有結核桿菌,但由於患者本身的身體很健康,免疫系統得以壓制結核桿菌被活化。此階段不會有症狀,且沒有傳染性。
發病期 (Active TB)
當患者的免疫力不足以壓制結核桿菌時,結核桿菌就會活化,變成有傳染性。可能的症狀如以下:
久咳不癒
%E5%BC%B5%E6%99%BA%E5%A8%81胸痛
%E5%BC%B5%E6%99%BA%E5%A8%81- %E5%BC%B5%E6%99%BA%E5%A8%81
體重不明下降
%E5%BC%B5%E6%99%BA%E5%A8%81夜間盜汗
%E5%BC%B5%E6%99%BA%E5%A8%81無食慾
%E5%BC%B5%E6%99%BA%E5%A8%81
此外,如果結核桿菌擴散到其他的器官也會造成損傷,舉例來說:
腎臟 → 血尿
%E5%BC%B5%E6%99%BA%E5%A8%81脊椎 → 背痛
%E5%BC%B5%E6%99%BA%E5%A8%81膝蓋 → 膝關節炎
%E5%BC%B5%E6%99%BA%E5%A8%81腦部 → 持續的頭痛、情緒變化大
%E5%BC%B5%E6%99%BA%E5%A8%81
病因
由於結核桿菌是經由空氣傳播,直接吸入結核病病人咳嗽、打噴嚏、大聲講話所噴出來的分泌物是很容易被感染的。雖然結核病是傳染性疾病,但卻不容易被發現,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結核病,而以下因子會增加罹患結核病的風險:
因疾病而造成的免疫力低下
%E5%BC%B5%E6%99%BA%E5%A8%81愛滋病
%E5%BC%B5%E6%99%BA%E5%A8%81糖尿病
%E5%BC%B5%E6%99%BA%E5%A8%81嚴重腎臟病
%E5%BC%B5%E6%99%BA%E5%A8%81正在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
%E5%BC%B5%E6%99%BA%E5%A8%81到高風險的地區旅遊:拉丁美洲、非洲、俄羅斯、東歐
%E5%BC%B5%E6%99%BA%E5%A8%81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E5%BC%B5%E6%99%BA%E5%A8%81吸菸喝酒成癮者
%E5%BC%B5%E6%99%BA%E5%A8%81
診斷
醫師有幾個診斷重點:淋巴結是否有腫脹、呼吸時肺的聲音有無異狀,最常用的還是皮膚試驗 (Skin test)。
皮膚試驗 (Skin test)
藉由注射一種稱為精製結核桿菌素 (PPD Tuberculin) 的蛋白質到前臂,經過48~72小時後進行判斷,如有紅腫的現象表示可能罹患了結核病。但這個試驗並非百分之百準確,如果近期有注射卡介苗的話,可能會誤判為陽性。
血液試驗 (Blood test)
可用於分辨目前為潛伏期 (Latent TB) 或是發病期 (Active TB)。
影像試驗 (Imaging tests)
當皮膚試驗的結果為陽性時,醫師會建議去做影像試驗:胸部X光或電腦斷層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痰液試驗 (Sputum tests)
當胸部X光發現了肺結核的徵兆時,醫師會將患者咳嗽所分泌的痰液拿去化驗,檢測是否含有結核桿菌。
治療和藥物參考
治療肺結核有幾點原則是一定要遵守的:
規律的服藥
%E5%BC%B5%E6%99%BA%E5%A8%81持續服藥足夠的時間 (最少6個月)
%E5%BC%B5%E6%99%BA%E5%A8%81多重藥物治療 (為了減少抗藥性的產生)
%E5%BC%B5%E6%99%BA%E5%A8%81
對抗肺結核的一線用藥
Isoniazid (ISONIAZID®;異菸鹼醯胼錠)
%E5%BC%B5%E6%99%BA%E5%A8%81Rifampin (Rifadin®;立汎黴素)
%E5%BC%B5%E6%99%BA%E5%A8%81Ethambutol (EPBUTOL®;易復癆錠)
%E5%BC%B5%E6%99%BA%E5%A8%81Pyrazinamide (MIDE®;邁得錠)
%E5%BC%B5%E6%99%BA%E5%A8%81
在服用幾周的藥物後,身體的狀況會改善許多,但仍需持續的將療程做完,如此才能把結核桿菌完全消滅,不然它們會很容易產生抗藥性,且肺結核二線用藥的療效遠比一線用藥差,因此使用一線用藥的時候一定要按時服用藥物,這一點要非常注意。
為了幫助病人可以接受完整的療程,直接觀察治療 (Directly observed therapy , DOT) 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藉由經過訓練的專業人士執行「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下再走」的方式,降低因未完成療程而產生抗藥性的案例。
參考資料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2010年8月13日). Tuberculosis. 2016年3月16日 擷取自 NIAID: http://www.niaid.nih.gov/topics/tuberculosis/understanding/pages/overview.aspx
- Mayo Clinic. (2016年2月23日). Tuberculosis. 2016年3月16日 擷取自 Mayo Clinic: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tuberculosis/home/ovc-20188556 - MedlinePlus. (2014年7月25日). Tuberculosis. 2016年3月16日 擷取自MedlinePlus:
https://www.nlm.nih.gov/medlineplus/tuberculosis.html - Centers for Disease , R.O.C.(Taiwan) (2012年11月23日). Tuberculosis. 2016年3月16日 擷取自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89B930C89C1C71CF&did=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