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症狀或疾病名稱


相關科別 : 牙科 | 口腔顎面外科

生齒症候群

Teething syndrome


定義


嬰兒會在6~24個月期間長出乳牙,意味著能夠開始咬食質地較硬的食物,利於食物的咀嚼、能輔助發音的練習,但是在生長過程中會讓嬰兒不適與疼痛,因此照顧者適當的安慰與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能夠減輕嬰兒疼痛與情緒不穩定。

%E5%BC%B5%E6%99%BA%E5%A8%81

症狀


  • 流口水

    %E5%BC%B5%E6%99%BA%E5%A8%81
  • 食慾不振

    %E5%BC%B5%E6%99%BA%E5%A8%81
  • 牙齦紅腫

    %E5%BC%B5%E6%99%BA%E5%A8%81
  • 牙齦疼痛

    %E5%BC%B5%E6%99%BA%E5%A8%81
  • 易怒、哭泣

    %E5%BC%B5%E6%99%BA%E5%A8%81
  • 發燒

    %E5%BC%B5%E6%99%BA%E5%A8%81
  • 腹瀉

    %E5%BC%B5%E6%99%BA%E5%A8%81
  • 流鼻涕

    %E5%BC%B5%E6%99%BA%E5%A8%81
  • 咳嗽

    %E5%BC%B5%E6%99%BA%E5%A8%81
  • 皮疹佈滿全身

    %E5%BC%B5%E6%99%BA%E5%A8%81
  • 長時間煩躁

    %E5%BC%B5%E6%99%BA%E5%A8%81

病因


當口腔內的上皮細胞漸漸分化成牙胚,鈣與磷等礦物質會沉積逐漸變硬,而在不同位置形成不同功能的牙齒,當牙根初步成形時,即為冒出來的乳牙。乳牙一般來說會在6~12個月大時由門牙開始生長,9~16個月會長出側排牙齒,最後13~24個月長出臼齒與犬齒。

%E5%BC%B5%E6%99%BA%E5%A8%81

診斷


通常嬰兒長牙時照顧者能夠由牙齒外觀明顯看出,不用特地到醫院去,但若是發燒或是咳嗽持續,可諮詢小兒科或是牙科醫師。

%E5%BC%B5%E6%99%BA%E5%A8%81

治療和藥物參考


  • 按摩嬰兒的牙齦:用濕毛巾或是手指摩擦嬰兒的牙齦,會舒緩嬰兒的搔癢感與疼痛感。

    %E5%BC%B5%E6%99%BA%E5%A8%81
  • 讓嬰兒保持冷靜:適當擦拭嬰兒脖子與臉部,或是讓寶寶處於安靜穩定的環境當中,能讓嬰兒降低煩躁感與牙齒生長的不適。

    %E5%BC%B5%E6%99%BA%E5%A8%81
  • 磨咬質地較硬的食物:隨著乳牙的露出,可以開始嘗試好吸收的食物如寒性的水果與蔬菜等,或是用嬰兒適合吃的餅乾來讓嬰兒磨咬。出牙期間嬰兒會不斷流口水,可以使用圍兜讓嬰兒保持身體的乾燥。

    %E5%BC%B5%E6%99%BA%E5%A8%81
  • 服用鎮靜藥物:如果嬰兒疼痛或是發燒嚴重,則可以在醫師的指示下,服用Acetaminophen (Tylenol®;泰諾林)、Ibuprofen (Tarein®;達利炎) 等藥物。

    %E5%BC%B5%E6%99%BA%E5%A8%81
  • 維持正確口腔習慣:當第一顆乳牙冒出時,照顧者每天需要以牙刷或是手指清潔嬰兒牙齒,建議使用含氟牙膏塗抹,並定期回去給牙科醫師追蹤生長情形。

    %E5%BC%B5%E6%99%BA%E5%A8%81

參考資料


  1. Mayo Clinic. (2015年01月29日). Infant and toddler health. 2016年07月21日 擷取自 Mayo clinic:
    http://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infant-and-toddler-health/in-depth/teething/art-20046378?pg=2
  2. Shannon Johnson, Kristeen Cherney. What is teething syndrome? 2016年07月21日 擷取自Healthline:
    http://www.healthline.com/health/teething#Overview1
  3. John Mersch, MD, FAAP . Teething. 2016年07月21日 擷取自 MedicineNet.com:
    http://www.medicinenet.com/teething/page3.htm

更新日期

發佈日期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 HTC 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等均係由第三人所提供,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使用,不具有醫療或診療目的,亦不得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或適用於任何醫療緊急情況、診斷或疾病及症狀治療。信賴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所生之風險,由您自行承擔。如有任何個人健康或醫療相關問題及疑問,建議您應立即諮詢醫師。若是醫療緊急情況,請馬上撥打 119 或當地緊急救護電話送醫急救。本網站並未推薦或為任何醫師或醫學文章提供者背書。本網站所提供外部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審訂者

審訂醫師邀請中

生齒症候群 - 吳潔人 | DeepQ 醫學百科

撰稿者

吳潔人 學生

台灣大學

聯繫我們

您的建議與回饋是我們進步的動力,歡迎分享您的意見或想法,我們期待聽到您的聲音!
姓名


email


建議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