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症狀或疾病名稱


相關科別 : 心臟內科

心肌炎

Myocarditis


定義


心肌炎是心臟的肌肉層發炎,最常引起心肌發炎的原因是經由病毒的感染。嚴重的發炎反應會造成心臟肌肉細胞損傷以及心臟電流傳導系統異常,導致心臟收縮及舒張的功能不良以及心律不整。

%E5%BC%B5%E6%99%BA%E5%A8%81

症狀


心肌炎輕微者無明顯症狀;嚴重者的症狀則因引發心肌炎的原因而異。常見症狀如下:

%E5%BC%B5%E6%99%BA%E5%A8%81
  • 胸痛

    %E5%BC%B5%E6%99%BA%E5%A8%81
  • 心律不整

    %E5%BC%B5%E6%99%BA%E5%A8%81
  • 呼吸急促

    %E5%BC%B5%E6%99%BA%E5%A8%81
  • 小腿、膝蓋等足部水腫

    %E5%BC%B5%E6%99%BA%E5%A8%81
  • 疲憊感

    %E5%BC%B5%E6%99%BA%E5%A8%81
  • 其他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症狀如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喉嚨痛、腹瀉等

    %E5%BC%B5%E6%99%BA%E5%A8%81

發生在孩童身上時,則會有以下症狀:

%E5%BC%B5%E6%99%BA%E5%A8%81
  • 發燒

    %E5%BC%B5%E6%99%BA%E5%A8%81
  • 昏厥

    %E5%BC%B5%E6%99%BA%E5%A8%81
  • 呼吸困難

    %E5%BC%B5%E6%99%BA%E5%A8%81
  • 呼吸急促

    %E5%BC%B5%E6%99%BA%E5%A8%81
  • 心律不整

    %E5%BC%B5%E6%99%BA%E5%A8%81

病因


病毒的感染是引發心肌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其他像是細菌、寄生蟲及真菌也都可能引發心肌炎。
病毒

%E5%BC%B5%E6%99%BA%E5%A8%81
  • 克沙奇病毒B型

    %E5%BC%B5%E6%99%BA%E5%A8%81
  • 腺病毒

    %E5%BC%B5%E6%99%BA%E5%A8%81
  • 巨細胞病毒

    %E5%BC%B5%E6%99%BA%E5%A8%81
  • B19微小病毒

    %E5%BC%B5%E6%99%BA%E5%A8%81
  • 單純皰疹病毒

    %E5%BC%B5%E6%99%BA%E5%A8%81

細菌

%E5%BC%B5%E6%99%BA%E5%A8%81
  • 葡萄球菌

    %E5%BC%B5%E6%99%BA%E5%A8%81
  • 鏈球菌

    %E5%BC%B5%E6%99%BA%E5%A8%81

寄生蟲

%E5%BC%B5%E6%99%BA%E5%A8%81
  • 克氏錐蟲

    %E5%BC%B5%E6%99%BA%E5%A8%81
  • 弓漿蟲

    %E5%BC%B5%E6%99%BA%E5%A8%81

真菌

%E5%BC%B5%E6%99%BA%E5%A8%81
  • 念珠菌

    %E5%BC%B5%E6%99%BA%E5%A8%81
  • 麴菌

    %E5%BC%B5%E6%99%BA%E5%A8%81
  • 組織胞漿菌

    %E5%BC%B5%E6%99%BA%E5%A8%81

其他非因感染而引發心肌炎的原因:

%E5%BC%B5%E6%99%BA%E5%A8%81
  • 藥物或毒物所引起的過敏反應

    %E5%BC%B5%E6%99%BA%E5%A8%81
  • 暴露於含特定化學物質或輻射的環境中

    %E5%BC%B5%E6%99%BA%E5%A8%81
  • 自體免疫疾病引發的全身性發炎反應 (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韋格納肉芽腫等)

    %E5%BC%B5%E6%99%BA%E5%A8%81

診斷


  • 血液檢查:包含檢查白血球及紅血球的數量與檢測心肌損傷的指標性酵素在血中的濃度。血中若檢測出病毒抗體或由血液樣本培養出病原菌,則可推測可能是因感染而引發心肌炎。

    %E5%BC%B5%E6%99%BA%E5%A8%81
  • 心電圖:觀察心臟節律是否出現異常。

    %E5%BC%B5%E6%99%BA%E5%A8%81
  • 胸部X光檢查:檢查心臟的大小、形狀以及觀察是否出現肋膜積水。出現肋膜積水表示心臟已有衰竭的情形。

    %E5%BC%B5%E6%99%BA%E5%A8%81
  • 磁振造影 (MRI):能更進一步了解心臟的大小、形狀及結構,協助心肌炎的診斷。

    %E5%BC%B5%E6%99%BA%E5%A8%81
  • 心臟超音波:提供心臟跳動的動態影像,觀察心臟收縮舒張的情形以及心臟瓣膜是否缺損。

    %E5%BC%B5%E6%99%BA%E5%A8%81
  • 心導管檢查:將細小的導管經由手臂或鼠蹊部的血管放入體內,再進一步伸入心臟動脈後注射顯影劑,並經由X光照射得到的影像觀察血流及血管阻塞的情形。

    %E5%BC%B5%E6%99%BA%E5%A8%81
  • 組織病理切片:取小部分的心臟肌肉組織製作成病理切片,協助判讀心臟是否有發炎或感染的情形。

    %E5%BC%B5%E6%99%BA%E5%A8%81

治療和藥物參考


治療方式因引發心肌炎的原因而不同:

%E5%BC%B5%E6%99%BA%E5%A8%81
  • 抗生素治療:病原菌感染者。

    %E5%BC%B5%E6%99%BA%E5%A8%81
  • 抗發炎藥物:降低因發炎反應引起的腫脹。

    %E5%BC%B5%E6%99%BA%E5%A8%81
  • 利尿劑:排出身體多餘水分。

    %E5%BC%B5%E6%99%BA%E5%A8%81
  • 低鹽飲食

    %E5%BC%B5%E6%99%BA%E5%A8%81
  • 避免劇烈運動、減少活動量

    %E5%BC%B5%E6%99%BA%E5%A8%81

因心肌炎造成的心衰竭或心律不整,則需要其他藥物輔助治療,治療藥物如下:

%E5%BC%B5%E6%99%BA%E5%A8%81
  • 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舒緩心臟血管的收縮,幫助血流順暢。

    %E5%BC%B5%E6%99%BA%E5%A8%81
  • 血管張力素II接受體阻斷劑:舒緩心臟血管的收縮,幫助血流順暢。

    %E5%BC%B5%E6%99%BA%E5%A8%81
  • 乙型接受體阻斷劑:治療心衰竭。

    %E5%BC%B5%E6%99%BA%E5%A8%81

嚴重的心肌炎患者需採用更積極的治療方式:

%E5%BC%B5%E6%99%BA%E5%A8%81
  • 靜脈注射:經由靜脈注射的方式將藥物送入體內以求迅速發揮藥效。

    %E5%BC%B5%E6%99%BA%E5%A8%81
  • 心室輔助器:可協助心室將血液運送至全身。通常用在心衰竭的病人或作為病人在等待心臟移植手術前的輔助。

    %E5%BC%B5%E6%99%BA%E5%A8%81
  • 主動脈內氣球幫浦:將細小的氣球導管經由鼠蹊部的血管放入體內,並藉由X光的照射輔助,將氣球導管送至主動脈處。透過氣球的舒張及收縮,以增加血液灌流量及減少主動脈的內阻力。

    %E5%BC%B5%E6%99%BA%E5%A8%81
  • 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利用葉克膜提供人體需要的氧氣。其原理為將病人的靜脈血引出體外後,經由葉克膜中的特殊膜構造將二氧化碳去除並將氧氣混入,再將含氧血送回體內。葉克膜可暫時取代心臟的功能,作為病人在等待心臟移植手術前的替代裝置。

    %E5%BC%B5%E6%99%BA%E5%A8%81
  • 心臟移植手術

    %E5%BC%B5%E6%99%BA%E5%A8%81

參考資料


  1. Mayo Clinic. (2015年10月24日). Myocarditis. 2016年2月12日 擷取自 Mayo Clinic:
    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yocarditis/basics/definition/con-20027303
  2. MedlinePlus. (2016年2月2日). Myocarditis. 2016年2月12日 擷取自MedlinePlus:
    https://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0149.htm

更新日期

發佈日期


本網站張貼之醫學文章是由第三人所提供並授權 HTC 張貼於網站,任何使用必須遵守使用條款以及尊重著作人之智慧財產權。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等均係由第三人所提供,僅作為衛教資訊參考使用,不具有醫療或診療目的,亦不得取代任何專業醫療諮詢或診斷或適用於任何醫療緊急情況、診斷或疾病及症狀治療。信賴本網站所提供或刊載之醫學文章、內容、訊息所生之風險,由您自行承擔。如有任何個人健康或醫療相關問題及疑問,建議您應立即諮詢醫師。若是醫療緊急情況,請馬上撥打 119 或當地緊急救護電話送醫急救。本網站並未推薦或為任何醫師或醫學文章提供者背書。本網站所提供外部網站資訊僅供參考,本網站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審訂者

審訂醫師邀請中

心肌炎 - 蘇郁如 | DeepQ 醫學百科

撰稿者

蘇郁如

臺北醫學大學

聯繫我們

您的建議與回饋是我們進步的動力,歡迎分享您的意見或想法,我們期待聽到您的聲音!
姓名


email


建議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