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低蛋白血症是急性及慢性疾病患者常見的問題之一,是指血漿總蛋白質 (尤其是白蛋白) 濃度降低,若血漿總蛋白質低於6.0 g%,便可診斷為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為3.5~4.5 g/dL,低於此值便定義為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為重要的預後指標,住院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降低,則發病率及致死率風險增加。
症狀
血漿蛋白質 (尤其是白蛋白) 不足時,便無法維持膠體滲透壓,則出現水腫現象。
營養不良、消瘦
%E5%BC%B5%E6%99%BA%E5%A8%81疲倦、無力
%E5%BC%B5%E6%99%BA%E5%A8%81食慾不佳
%E5%BC%B5%E6%99%BA%E5%A8%81記憶力差
%E5%BC%B5%E6%99%BA%E5%A8%81- %E5%BC%B5%E6%99%BA%E5%A8%81
- %E5%BC%B5%E6%99%BA%E5%A8%81
貧血、頭暈
%E5%BC%B5%E6%99%BA%E5%A8%81體位性低血壓
%E5%BC%B5%E6%99%BA%E5%A8%81心率過緩
%E5%BC%B5%E6%99%BA%E5%A8%81
病因
多數低白蛋白血症係因急性及慢性發炎反應所引起的,好發於居住長期照護機構的年長者、末期疾病 (如癌症末期) 的住院患者及營養不良的孩童。
胃腸道疾病:如潰瘍、腹瀉、寄生蟲感染 (如鉤蟲病)、克隆氏症 (Crohn’s disease)、潰瘍性大腸炎 (Ulcerative colitis) 會使蛋白質流失增加。
%E5%BC%B5%E6%99%BA%E5%A8%81肝臟疾病:如肝硬化會使蛋白質合成減少。
%E5%BC%B5%E6%99%BA%E5%A8%81腎臟疾病:如腎病症候群會使蛋白質流失增加。
%E5%BC%B5%E6%99%BA%E5%A8%81手術:小腸部分切除而使蛋白質吸收降低。
%E5%BC%B5%E6%99%BA%E5%A8%81藥物:如新黴素 (Neomycin) 及酒精會降低蛋白質吸收。
%E5%BC%B5%E6%99%BA%E5%A8%81飲食:蛋白質攝取不足 (營養不良)。
%E5%BC%B5%E6%99%BA%E5%A8%81其他:如心臟衰竭、淋巴瘤及愛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等。
%E5%BC%B5%E6%99%BA%E5%A8%81
診斷
可依據症狀及血液檢查進行診斷。
外觀:下肢腫脹 (水腫)。
%E5%BC%B5%E6%99%BA%E5%A8%81血液檢查:分析血清白蛋白及血漿總蛋白濃度。
%E5%BC%B5%E6%99%BA%E5%A8%81
治療和藥物參考
低蛋白血症為潛在疾病的徵狀,以該致病因的治療為主。若致病因無飲食限制,則可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飲食;若致病因為蛋白質合成不足 (如肝硬化)、流失增加 (如腎病症候群),則可直接施打白蛋白輸液。
參考資料
- A+醫學百科. (2013年12月9日). 低蛋白血症. 2016年4月26日 擷取自 A+醫學百科:
http://cht.a-hospital.com/w/低蛋白血症 - MDGuidelines. Hypoproteinemia. 2016年4月26日 擷取自 MDGuidelines:
http://www.mdguidelines.com/hypoproteinemia - Medscape. (2015年4月1日). Hypoalbuminemia. 2016年4月26日 擷取自 Medscape: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66724-overview